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农民工不是“接盘侠” 城市化要“以人为本”

房天下  作者:南春  2016-03-03 12:08

[摘要] 去库存和农民工进城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房地产去库存才想到吸引农民工购房落户当接盘侠,这违反了“以人为本”城市化的主旨。大量农民工之所以进城不能落户,很重要的障碍是房价过高,应当首先考虑把房价降下来,考虑面向农民工提供更多保障房。

3月2日,十二届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中国经济网演播厅介绍了其今年建议的主要内容,其中,关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备受关注。

蔡继明认为,中央之所以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改革来释放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而在供给侧各项结构性改革中,蔡继明特别强调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和提高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

一、确认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有迁徙的自由即选择居住点、选择居住城市的自由。切实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二、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特别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三、改善和调整我们的人口迁移政策。农民工进入哪些城市有其自身的偏好,也遵循着一定规律和轨迹,不要对有城市加以人口的限制,这涉及到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即大、中、小城市如何合理布局。

多年来,蔡继明一直在呼吁放开对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的人口限制,主张优先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

开辟准商品房市场去库存

蔡继明提出化解去库存的治本之策就是要调整房地产的供给结构,开辟一个准商品房市场。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拉高了房价,以至于刚需很难得到满足。所谓准商品房就是自住型商品房,说它是商品房是因为可以购买,说它是准商品房,是因为买了以后在一定期限内不许卖。所谓一定的期限,根据政策可以灵活调整。居民购买的套房即自住房,价格通常比较低,面积比较小,档次比较差,可以允许在5年之后转让或卖出,以便购买改善型住房。5年之内,准商品房产证不允许交易,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既然自住房价不会太高,就不可能抬高地价。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城市绝大多数中等收入,甚至中低收入居民,能够购买套房作为自住房。

城市宅基地要以准商品房供地为主,比例占主要的成份。果真实现这种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房地产市场就不会出现大量库存。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目前钢铁、建材、陶瓷、玻璃、水泥行业之所以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投资开工数量在减少。今后每年要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里的人口还在增加,已经买了套房的居民还要改善,原有房子还要折旧。蔡继明认为通过准商品房的改革,再加上房产税配套改革,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迎来相当好的发展时机。

农民工不是“接盘侠”,城市化要“以人为本”

蔡继明还强调了去库存和农民工进城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房地产去库存才想到吸引农民工购房落户当接盘侠,这违反了“以人为本”城市化的主旨。大量农民工之所以进城不能落户,很重要的障碍是房价过高,应当首先考虑把房价降下来,考虑面向农民工提供更多保障房

至于如何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蔡继明表示首先要测算出城市化的真实水平,然后逐一分析,到底影响农民工市民化主要制度障碍是什么?

以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为例,30年高速发展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都达到了80%,它们都不存在户籍问题以及城市二元结构问题,农民工进城没有遇到这样的障碍。而正是中国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使农民工进程不能落户,迁徙的人口不能定居。想一下子取消户籍制度不可能,要一个个攻克。住房价格降下来,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小产权房入市,取消房地产开发许可,让农村可以建房,城市居民到农村买房。吸引农民工进城买房,为什么城市居民就不可以到农村买房?如果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拿出一部分土地入市,偏远农村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置换使城市周边的农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地价就会降下来。地价降下来,城市房就降下来,这样农民工落户的门槛就降下来了。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要求打破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的障碍。很多垄断行业变成竞争性行业,农民工进去门槛就降低了。劳务工和派遣工之间的门槛拆除,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门槛排除,劳动力的流动就通畅了。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大幅度延长中小企业寿命,中小企业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当低保、失业救济、公共医疗、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养老、保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城市户籍制度的含金量也就逐步消失,从而变成纯粹的户口登记制度了。

因此,蔡继明认为,农民工进城落户是牵一发动全身,涉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的方方面面。不要一说城市化就理解为城市建设,城市化问题不是城市建设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和体制的改革问题。应该着针对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制度层面的因素,通过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